一、為什么要制定《上海市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我委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印發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的通知》(國衛辦基層發〔2023〕7號)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充分調研、明確已有工作、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結合本市社區衛生服務能力提升工作,研究制訂了2023-2025年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旨在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在基層就醫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二、《上海市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包含哪些主要內容
《上海市基層衛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務舉措》圍繞完善機構布局、改善服務體驗、提升服務能力、提高簽約服務感受、做好健康管理、優化就醫付費結算等六個維度提出十條舉措。
(一)完善機構布局。因地制宜開展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新建、遷建和改(擴)建,推動社區中醫館、中醫閣以及中醫藥特色示范站點建設,推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養老機構、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等毗鄰設置。將社區衛生服務拓展延伸至功能社區,推進社區住院與家庭病床服務有序銜接。到2025年,社區衛生服務設施15分鐘慢行可達覆蓋率達到90%以上。
(二)改善服務體驗。一是各區域性醫療中心專家號源向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下沉比例逐步達到30%,在市級醫院和區域性醫療中心指定專人或專窗,實施對簽約居民的“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二是做好延時服務,在工作日中午提供便民(配藥)門診、雙休日提供門診服務,雙休日門診中至少半天開設預防接種門診,方便在職(校)人群錯時就診。三是改善就醫服務環境,設置和完善機構內就診指南及路徑標識,提供輪椅等必要的便民設備設施,推進老年友善和兒童友好基層醫療機構建設。
(三)提升服務能力。一是推動上級醫院適宜科室主治及以上職稱的醫師下沉社區開設門診服務,每周開設門診不少于3次,持續做好家庭病床、安寧療護服務,推進社區康復中心、護理中心、標準化口腔診室和中醫特色專病(???規范化建設。二是調整藥品供應目錄,強化互聯網醫療平臺功能,優化延伸處方、長處方工作,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二、三級醫療機構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目錄銜接,實現區域醫聯體內醫療機構常見病、慢性病用藥目錄統一。三是開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互聯網診療服務,并依托遠程醫療中心和區域心電、影像、檢驗診斷中心,為居民提供隨訪和復診等服務,為社區提供遠程醫療和輔助診斷支撐。
(四)提高簽約服務感受。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家庭醫生與簽約居民的聯系,每季度至少主動聯系1次簽約居民,并加密對重點人群的隨訪頻次,建立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優化互聯網簽約服務,通過“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平臺,實現線上簽約、改簽、解約和健康咨詢服務。建立社區居民服務響應平臺,協助提供咨詢、隨訪、門診預約等服務。
(五)做好健康管理。重點加強對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指導,持續做好0-6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按年度為簽約居民開展健康評估,出具健康評估報告,提供針對性健康管理服務。推廣市、區簽約服務信息平臺家庭親情賬戶功能應用,形成健康管理的聯動效應。
(六)優化就醫付費結算。實施“先診療后付費”、社區普通門診診查費減免、免收社區住院預交費等政策,做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所屬分中心、服務站、村衛生室的醫保聯網結算,推廣醫保電子憑證,實現全程無接觸支付。